空中冲突太平洋航母(俄罗斯能击沉美国福特号航母吗)

1. 空中冲突太平洋航母,俄罗斯能击沉美国福特号航母吗?

俄罗斯有击沉福特级航母的实力,福特级航母虽然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但是他也有他的弱点,而且俄罗斯也确实针对反航母作战有许多的武器和战役战术准备。福特级航母排水量11万吨,搭载了48架F35C战斗机,同时还有40多架其他飞机,包括4架E2D预警机等。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他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航母,使用4条电磁弹射器。

一个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基本的配置是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2艘攻击核潜艇,以美国海军目前的装备来看,这2艘攻击核潜艇应该是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福特级航母上有4条弹射器,每一条弹射器平均3分钟可以弹射一架战斗机,一艘福特级航母每天最大出动量为220架次,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飞行员的承受力有限,不能做到每架飞机每天出动3次以上,因此每天最大出动架次基本上只有120架左右。

图为试航中的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他目前还未形成作战能力。

俄罗斯要打击这样的航母战斗群,一般都不会在远洋交手,根据俄罗斯如今的海军战略,俄罗斯海军奉行的还是近海防御的战略,因此俄罗斯肯定会在岸基兵力的支援下对付这些美国航母战斗群。俄罗斯反航母作战可以用到的兵力包括图160、图95、图22M3等轰炸机;米格31K+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苏35S、苏30SM制空战斗机;亚森级攻击核潜艇、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等水下兵力;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光荣级巡洋舰、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等水上舰艇。

图为测试中的福特级航母。

美国福特级航母搭载的战斗机是F35C,作战半径为700多公里,由于F35C战斗机肥胖、机翼面积大,因此他适合低空作战,并不适合高速截击作战,相对而言,俄罗斯大多数的反舰作战攻击都可以从F35C战斗机的防御圈外发动,因此可以对美国航母编队实施防区外打击。防区外打击,顾名思义就是在敌人够不着自己的地方对敌人进行打击,这种非接触式的远程精确打击过去常见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打击中,也被称为外科手术式打击,但是其实,美国自己也会在实战中遇到俄罗斯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图为俄罗斯空天军主力战机苏30SM和苏35S,俄罗斯主要依靠这两种远程歼击机夺取制空权。

俄罗斯的图22M3轰炸机,作战半径在3000多公里,反舰作战中,可以挂载2枚王鱼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这2枚导弹的射程都在500公里左右,图22M3轰炸机可以超音速突防,然后发射这些导弹,突防中可以借助苏35S战斗机的护航,对F35C战斗机进行压制。另外,美国航母编队的防空导弹拦截远界是200公里,因此图22M3轰炸机的导弹可以在美国防空导弹射程外发射,如果被打击,那么美国航母编队将只有拦截导弹的事,没有打击载机的可能。

图为俄罗斯空天军图22M3轰炸机,他是俄罗斯针对航母战斗群发动海空突击的主力。

俄罗斯对航母编队的攻击是立体的,包括从水下发起的攻击。俄罗斯亚森级攻击核潜艇装备有24枚缟玛瑙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或者可以替换为24枚3M54亚超结合反舰导弹,他们的特性各不相同。缟玛瑙导弹飞行速度为2马赫多,射程400多公里,而3M54克拉布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慢,只有末端才是超音速突防,但是射程相对较远,为600多公里,因此亚森级核潜艇可以做到在美国海军反潜兵力的作战外围对美国航母战斗群发动攻击。同样的还有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他使用的是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搭载有核弹头。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他拥有三部垂直升降机,比尼米兹级少一台,但是其中一台可以升降2架F35C战斗机。

水面作战兵力上,俄罗斯可以出动1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1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3艘光荣级巡洋舰组成的搜索突击群。这种编制的舰队在反舰火力上比较强悍,不但有库兹涅佐夫和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的3M45型花岗岩反舰导弹,还有在光荣级巡洋舰上的P-500反舰导弹,这些导弹都是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飞行速度都在2马赫左右,射程都在500公里以上,相对而言,美国海军很难对这个距离上的俄罗斯军舰发动攻击,即便是攻击,也是使用简单的亚音速鱼叉反舰导弹,威胁并不大。

上图为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下图为俄罗斯海军11356R型导弹护卫舰。

一旦作战发起,俄罗斯将会同时从空中、水面、水下发动攻击,一艘福特级航母一次最大出动量为20多家F35C战斗机,根本不足以同时应对来自于空中和水面的威胁,假如10架F35C负责保护空域,10架F35C负责对海上的舰艇攻击,那么两边都会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在俄罗斯轻易的突破F35C组成的外围防御后,会马上进行防区外的导弹打击,这时美国航母战斗群就只能够应对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的数百枚重型超音速导弹的攻击,按美国航母战斗群现在一次拦截100个左右空中目标来看,如果俄罗斯发射的导弹量超过了这个数字,那么就肯定会取得战果。

上图为俄罗斯海军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下图为俄罗斯海军1155型无畏级反潜舰。

所以说,俄罗斯具备击沉美国航母的实力,这也是美国把俄罗斯当做军事强国,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高度重视的原因。

空中冲突太平洋航母(俄罗斯能击沉美国福特号航母吗)

2. 1000朱姆沃尔特驱逐舰?

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般军迷眼中的科幻战舰,美国科技的代表,但是却是专家眼中的鸡肋军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何差距这么会这么大呢?

图为DDG1000的性能表和武备标注。

那要从DDG1000驱逐舰的诞生开始说起了。冷战中,苏联海军的强大迫使美国海军致力于发展一支能够拿下制海权的大型舰队,不论是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还是佩里级护卫舰,不论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还是尼米兹级航母,总之,美国海军就是要在远洋集结足够的兵力和苏联海军在海上决战中分一个高下。然而还没等到苏联海军的挑战,苏联自己就先解体了,美国海军庞大的制海舰队成为无用的装备。

图为SC21计划一开始设想的大小舰艇,高度的模块化和隐身化,DDG1000的技术基础就是当时奠定的。

1991年前后,美国和伊拉克打了一场海湾战争,这场战争虽然是现代战争的开端,但是充分暴露了美国海军最大的问题:在空军急着轰炸、陆军急着进攻的时候,海军除了漂浮在海上发射了3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外,基本没干啥事,但是海军却花钱最多。尤其是一些连战斧式巡航导弹都没有发射的军舰,就等于在战争中飘在海上度假,士兵们都无所事事了,这样的海军要之何用?

图为海湾战争中的美国海军。海军在海上摆出堂堂之阵,最终却只有战列舰发挥了炮击作用。

美军高层开始了对海军的改革,改革中想定的世界是苏联解体之后,在没有任何国家挑战美国海军制海权的情况下,美国如何充分利用海洋发动作战行动。美军认为,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地球有75%的区域被海洋覆盖,而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口和经济都在濒海地区,谁能够控制住未来的近海,谁能够从海上发起战争,然后再返回海上,谁就能称雄21世纪。美军为此推出了由海向陆军事战略,开始发展一系列的从海上发起对地打击的军舰。

图为DDG1000作战想象图,仔细看这些美国人制作的设想图,都是在近海区域。

SC21(21世纪军舰)计划就此提出,主要包括未来巡洋舰和未来驱逐舰,其中未来巡洋舰最后发展为CGX巡洋舰,未来驱逐舰就是如今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他们共用同一个舰体。CGX先按下不表,先看DDG1000,这艘驱逐舰一开始设计就瞄准了一个概念:武库舰。就是要搭载足够多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到对方的近海区域,大量的投掷对地打击弹药,为此还装备了两门155毫米舰炮。

图为DDG1000防空作战设想图,他的防空能力仅限于自卫。

DDG1000驱逐舰用了先进的隐身设计,在雷达屏幕的反射面积和渔船差不多大,但是他还是很容易被判别(因为没有渔船在战场上跑20多节),他装备了MK57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80枚战斧式导弹,还拥有现代化的打击指挥中心,全舰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和综合射频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该舰的防空却差到了极点,一艘14000吨的大舰,却只能使用MFR型X波段对空导弹火控雷达, 发射ESSM海麻雀防空导弹,只具备有限的点防空能力。

图为CGX巡洋舰设计图,他最终一艘都没有造出来。

这在现代海军中很是罕见,但是我们看看前面美国海军对该舰设计时的战场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美国以为自己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是不受挑战的,只管把军舰开过去发射对地打击导弹就行。于是DDG1000变成了一艘巨大的近海重炮舰,完全就是一艘对地打击舰,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能做,价格高达33亿美元一艘。如今的美国海军开始遇到挑战了,世界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海军力量,足以在远洋和美国海军打上一场,于是美国发现自己不能这么任性的进攻了,DDG1000失去了作战想定的环境,最终被裁减到3艘,成为一种扔也不是,用也没法用的军舰。

上图为伯克3型驱逐舰的综合射频系统,极端的强化防空作战能力,美国海军重回制海思路,下图为DDG1000和伯克2A驱逐舰同时建造,他们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DDG1000最终还是没有取代伯克。

3. 南云忠一要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败负主要责任吗?

(分割线前是战前局势分析,如果各位看官不愿意看,也可以直接看分割线以后部分)

【本文正文部分共计2681个字,共7张配图】

我认为南云忠一不需要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负主要责任,但次要责任无法避免。

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在入侵太平洋地区前面临的局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入侵东北三省。此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但又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于1932年1月7日宣布美国不承认日本“侵略的产物”。不久后,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了日本与中国。虽然调查团最后提出的调查书没有严厉谴责日本,但还是要求各成员国不要承认“满洲国”。1933年2月,国联召开大会,表决调查团的报告书。投票结果为:有42个国家支持报告结果,0票反对,1票(泰国)弃权。当结果出来后,日本代表松冈洋右就带着在场的所有日本人退出了会场(同时,日本退出国联)。此时的日本已经在国际上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而在“七七事变”之后,美日的关系更是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的复杂状态。美国在1940年7月宣布限制航空燃油、润滑油与废钢铁的出口,这导致日本无法获得必须的战略物资(日本企图从荷兰属东印度增加石油进口,却一无所获)。而在1941年9月,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英国、荷兰对日本采取了全面石油禁运,这对日本打击是极大的,因为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一旦发生战争,日本当时的550万吨石油储备只能支持一年不到,不久,那些联合舰队的钢铁巨兽就会想搁浅的鲸鱼般动弹不得。由此可见,日本入侵太平洋地区主要就是为了抢占更多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这对于日本是十分必要的。

(宝贵的石油资源)

南云忠一是水雷战专家,但是却奉命指挥航母舰队,指挥日本航母舰队参加了偷袭珍珠港、空袭亭可马里、中途岛战役、第一、第二次所罗门海战。这些战役中南云很少犯错,但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过于“小心”。

南云忠一指挥航母舰队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同时也是太平洋战争的开端——偷袭珍珠港。

他指挥的第一航空舰队是以6艘航空母舰,即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与瑞鹤号为核心,共载有飞机441架。舰队于11月26日出发,12月2日日本大本营发出了“攀登新高山一二〇八”的行动命令,于是在12月7日,日军对珍珠港发动两波空中突击,共354架战机对珍珠港进行攻击,共击沉包括8艘战列舰在内的12艘战舰,超过300架的美军飞机被击毁或损坏。日军方面则只损失了29架各式战机。第一航空舰队结束珍珠港的行动后即返回日本。在这次偷袭中,日本的目标本来是三艘航空母舰,但正巧这三艘航母都出港进行了训练,并不在港内,因此躲过一劫。渊田建议南云忠一对珍珠港进行第三次打击,重点“照顾”一下在珍珠港内的船坞与油库。

但是南云却满足已经取得的战果,担心美国的三艘航母会空袭第一舰队,所以下令返航。这里南云的指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油库与船坞都是重要设施,如果将这种设施炸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在太平洋上作战(油没了),就算勉强能作战但战损的舰艇无法修复(船坞没了),也就是说,如果南云下令第三次空袭,那么至少可以为日本在太平洋上再争取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中,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发展(侵略)基本不会受到什么阻碍(美国就是暴兵再快造舰再多也要重油与后勤才能有战斗力),可能就会改变战争的走向,为联合舰队与日本陆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中途岛海战双方行军图)

在中途岛海战中,南云的操作更是骚气。在海战中开始前(6月4日),日本舰队只是很草率的安排了一次单项侦查,因此并没有发现美国的航母。清晨4时30分,108架日本舰载机升空去轰炸中途岛,但是美军飞机早有准备(美国破译了日军的电报,知道日本要来进攻中途岛,所以早有准备,就连航母编队都在附近),从而导致日本的轰炸效果不佳。南云本来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美军的水面舰艇,有一百多架飞机装备的是鱼雷和穿甲炸弹。但由于日本的水上侦查飞机并没有发现美舰,所以南云下令把飞机拖进机库,卸下了鱼雷与穿甲炸弹,改装高爆弹。到了7时28分,有日本侦察机发现了美舰队,但此时南云认为美舰队中并没有航母,于是感觉问题不大,但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南云命令机库中还未换装高爆炸弹的飞机不再换下鱼雷。但就在一个多小时后,南云收到了侦察机“敌舰队中似乎有一艘航母在殿后”的电讯。然而此时的南云却犹豫不决:是让返航的飞机降落补充油料弹药,还是把舰上所有飞机都派出去攻击敌方航母?此时日本舰队已经拍不出战斗机了,所有战机都已升空,并且都要没油了。另外鱼雷机也有不少都已经换上炸弹。南云犹豫了10分钟左右,然后做出了致命性的觉得——先回收飞机,然后马上清理甲板,并让已经装上炸弹的飞机在装上鱼雷(地勤人员:“MMP,搞毛啊,累死老子了”)。由于时间仓促,卸下来的炸弹并没有被送进弹药库,而是还装着引信就被胡乱摆在一边。此时,美军的93架飞机对日舰发动了进攻,但是日本舰队考着防空炮与空中的零式战斗机顶住了这波攻击。

南云的4艘航母正在调头迎风,准备派出108架舰载机去对付没航母,而甲班下还有许多飞机正在加油装弹。就在此时(10时05分),由麦克拉斯基率领的“企业”号上的舰载机群悄悄接近了日本舰队,并且十分精准的集中了目标。炸弹先命中了“加贺”号,刹那间,“加贺”号甲板上火光冲天,随后停放在机库中的飞机发生了爆炸,此时“加贺”号上短了电,大火无法被扑灭了。“赤城”号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两发航弹击中了“赤城”号,导致甲板上与机库里的飞机发生爆炸并熊熊燃烧,更要命的是,机库中还有许多800公斤炸弹也被引爆,“赤城”号瞬间就成为了“一个烈火熊熊的地狱”。“苍龙”号也被从“约克城”号上起飞的舰载机击中,并在30分钟内变成了一个大号“焚尸炉”。“飞龙”号航母被发现的较晚,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击沉了。但在指挥官山口多闻中将(如果抛开任何立场,我很为山口多闻感到惋惜,他远比南云忠一更时候当联航母编队指挥官,但他最后选择了与加来止男一起殉舰)与舰长加来止男大佐的指挥下,重创了“约克城”号。至此,日本中途岛行动完全失败,不仅没有完成预订目标,更是自身损失惨重。这其中大部分原因要归于南云忠一的轻敌与指挥失误(当然与日本那糟糕的情报工作也有关系)。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正是从这场海战开始,联合舰队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为最终覆灭留下了隐患。

(日军航母被炸毁)

有人说过,如果南云不是指挥第一航空舰队,而是指挥以巡洋舰与驱逐舰所组成的第2战队,可能更符合南云的个性 。南云忠一不是指挥大型航母编队的最佳人选,却是战争初期日本最重要的航母编队指挥官。这只能说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航母战斗群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悲哀。

【由于本人学识问题,如果文章中有错误,欢迎指正,并希望大家多多评论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4. 美国海军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的舰徽透露出啥信号?

本月,美国海军发布了其未来的航空母舰“约翰•肯尼迪(John F.Kenedy)”号的官方正式圆形徽章(Seal,下简称徽章),该舰于10月29日正式下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 图一 注水前,干船坞中的“约翰•肯尼迪”号

稀星天外注:海军纹章通常采用徽章(Badge),圆徽(Seal),冠饰(Crest,位于盾牌或徽章上的冠状物)或盾式纹章(Coat of Arm)的形式,这些徽章是专门为一艘船舶(或一系列同名船舶)设计的,在英联邦海军中采用大徽章的形式, 被称为船徽,安装在船的上部结构上;在美国海军被称为船的圆徽或者船的冠饰,主要缝于船员的制服上。

“约翰•肯尼迪”号将于12月7日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Newport News)举行洗礼命名仪式。尽管它很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投入使用,但航母的徽章揭示了“约翰•肯尼迪”号在未来几十年中,舰上海军航空兵力量的可能组成。

这一旨在纪念肯尼迪,他在海军中的服役生涯和他的太空探索愿景的徽章,描绘了将在航母上运行的几种飞机。 图二 “约翰•肯尼迪”号航母的官方圆徽

徽章上航母右侧的上层建筑前面是一架E-2鹰眼预警飞机,机翼向后折叠。在它的右面和船首分别有一家两架F/A-18系列飞机,舰首那架应该是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另一架应该是F/A-18E/F“超级大黄蜂”Block III战斗攻击机,因为后者隐约可见保形油箱。而F-35C“闪电II”隐形战斗机和H-60直升机则在甲板的另一侧。

在F-35C和直升机之间,是航母联队的新成员:MQ-25“黄貂鱼”无人机,它的机翼折叠在其机身上方。 图三 航母上各种飞机的排列,右起第二为MQ-25

大西洋海军航空兵公共关系官员珍妮弗·克拉格(Jennifer Cragg)中校在电子邮件中确认,徽章上的正是MQ-25无人加油机,“上面显示了该航母在其预计的50年使用寿命中可能会支持的未来海军航空力量”。

MQ-25的加入意味着美国海军希望该无人机在直接支持航母的主要战斗力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这支战斗力量的长矛仍将由超级大黄蜂,咆哮者和F-35C承担。很明显地,美国海军已经将MQ-25作为一种作战飞机来看待,因为非作战舰载飞机,如C-2或其替代品CMV-22,就没有出现在该徽章。

重量级冠军

美国海军在2018年8月授予了波音公司一份8.05亿美元的“黄貂鱼”无人驾驶加油机开发合同,今年9月份一架原型机完成了该无人机的首次飞行。预计四架工程开发模型中的第一架将在2021财年交付,并在2024年实现该型飞机的初始作战能力。 图四 波音公司的MQ-25“黄貂鱼”无人驾驶加油机的能力远不止加油

据海军研究,开发和采购助理部长詹姆斯·格里兹(James Geurts)称,海军总共将花费130亿美元获取72架MQ-25无人驾驶加油机。他称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采购计划”。

MQ-25作为一种无人加油机,旨在减轻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的工作量。目前,大黄蜂战斗机使用同伴机身中心线的可拆卸油箱进行伙伴加油,来增加作战半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四分之一的战斗机将被用于空中加油机,导致航母编队的打击力量减少25%。 图五 没有加油机的情况下,F-18只能采用伙伴加油,加油机的战力被完全浪费了

无人驾驶飞机还将使航母舰载机的飞行时间更长,飞行距离更远,执行任务更多,并拉开航母和威胁其的各种武器之间的距离。

专用于舰载机的空中加油机可以使舰载机“到达距母舰1000海里外的空战巡逻点,并能够进行远程攻击,以对侵略作出迅速反应,同时使母舰与威胁区域保持足够的距离”。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将空中和导弹威胁的密度降低到航母攻击大队的防御能力可以应对的水平。” 图六 带保形油箱的F/A-18本来的作战半径就有所扩大,有了“黄貂鱼”,它的作战半径可以接近1000海里

美国海军欧洲-非洲战区司令詹姆士·福格(James Foggo)上将在他的最近一版的《远方地平线(On the Horizon)》播客中说:“黄貂鱼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就像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一样”。

但海军最终可能会要求更多的航程。CSBA的报告建议将MQ-25重新命名为“多任务无人机”,并在以后的版本中进行改装,以执行攻击,电子战或情报,监视和侦察等可以胜任的任务。根据报告,这些经过修改的MQ-25飞机“将能够在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补充”无人战斗机,从而为未来的航母舰载机联队提供一种潜在的,成本更低的监视,电子战或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中执行攻击任务的选择。图七 MQ-25A刚刚开始飞行测试,已经公开了两次试飞,但前路还很长

不管怎样,“黄貂鱼”离加入舰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它最终真得到达那里时,它可以做些什么,还有待观察。

回到徽章,MQ-25定位在甲板后部并偏向侧面可能也被解释为某种犹豫。如果无人机结果不如预期的那么成功,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忽略掉,而不会像是一头坐在甲板上方正前方居中的“白象”那样众目睽睽。

稀星天外注:白象是一种外表华丽或引人瞩目,实际却无用或麻烦缠身的事物,尤其是当维护费用昂贵或难以处置的财产。

5. 印军部署36万士兵?

雷声大,雨点小。这是@英雄拒绝黄昏 的看法。

我们先来看看印度的本国实力。

一是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本国的条件不允许他们打仗。

二是印度实战能力不行。众所周知,印度人从未打过大仗。在战争史上,印度人拿不出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战例。

三是印度的武器装备在世界上还算能排得上,但中国来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四是周边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一直和印度有摩擦,印度根本没精力实力和这些国家周旋。

那么,印度为什么还要让冲突升级呢?

1、主要是做做样子,他们无非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以便有利大选。

2、故意制造恐慌,虚张声势。你真来硬的,他们自然做缩头乌龟了。

3、俗话说“雷公先唱歌,有落矛几多”。真要来真的,他们不会这么明目张胆,他们就是摆摆样子。

4、以此证明他们强大了,不是58年前的印度了。

5、他们想争取话语权,以欲在国际上树立威信。

6、他们还会煽动民众的情绪,以对抗中国。

中国人不怕事不惹事,始终恪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印度人不蠢,他们会衡量利弊,一旦开战,他们讨不了半点便宜。他们现在只是做做表面文章罢了。当然我们也会有所准备,以防不测。我们既可藐视它,也要重视它,一切尽在我方掌握之中。

6. 沙特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设施被炸?

9月14日凌晨,沙特国内的两大石化厂,即东部的阿布盖格油田炼油厂以及利雅得以东的库莱斯厂油田炼油厂,遭到了无人机袭击。

网络上的视频显示,阿布盖格石油加工厂内现场燃起了熊熊烈焰,地平线上升起了浓烟,背景中还时不时传来阵阵炮火声。

现在,大火已被控制,沙特相关部门开始对事件进行调查;究竟谁是攻击的幕后操手,似乎并未明确,也没有组织出面承认,因此,有待时间作出结论

前不久,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就曾击落一架由胡塞武装分子从萨那市向位于也门边境附近沙特城市海米斯穆谢特的民用设施发射的无人机。

截止目前,已经发生过数次胡塞武装操控无人机,越境对沙特境内目标实施进行打击,谢巴地区的油田和炼油厂就被攻击过,导致油田内的天然气厂失火。

其中,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还袭击了一处空军基地,导致指挥室内的两名美军士兵丧命,事件不仅震撼了沙特军方,也让驻沙特基地的美军头痛,说不定什么时候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又越境前来袭扰。

也门冲突自2014年8月持续至今,一方为什叶派"安萨尔真主"运动的胡塞武装,另一方则为忠于总统哈迪的政府军和民兵。

2015年3月起,以沙特为首组建的联军发起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从空中和地面向也门政府提供军事支持,与胡塞武装打得不亦乐乎,胡塞武装遂开始对沙特实施袭击,以报复也门境内的目标遭受轰炸。

从沙特周边的形势来判断,一般他国不会无缘无故地用无人机对沙特油田炼油厂发动袭击,从以往胡塞武装和沙特积怨甚深,胡塞武装每次对沙特发动无人机袭击,沙特也必将对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阵地进行战机打击和大口径榴弹炮轰炸,本次沙特国内最大的炼油厂遭到无人机袭击,十有八九也是胡塞武装所为。

从地理环境来看,沙特靠近波斯湾的地方,距离也门也比较近,也在也门胡塞武装无人机空袭的作战范围之内,因此,胡塞武装实施攻击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本次对沙特境内炼油厂的无人机袭击,是胡塞武装对沙特乃至美国的严厉警告,也加剧了波斯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对全球能源供应至关重要的加工设施发生大火,势必将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向。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目前正准备最早于今年上市,沙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正努力寻求经济多元化,是摆脱对石油过分依赖的一部分努力,不知道是否会受本次无人机袭击的干扰,从而影响阿美石油公司上市的步伐和节奏。

胡塞武装背后的金主,关注国际事务的读者都知道,从金主手中获得了大量的无人机、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让土鳖一般的胡塞武装如虎添翼,狠揍了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导致阿联酋、苏丹等国军队已退出联军,沙特为首的联军事实上早已分崩离析。

7. 既然有了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

我认为发展航母的主要原因是,这三种武器平台的作战功能完全不同。咱们先来说说潜艇。潜艇的主要作战功能是在水下攻击敌人的军舰或潜艇,还能实施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等行动,战略核潜艇也能实施海基核打击任务。这些任务看似华丽,但是由于潜艇只能在水下作战,局限性比较大。由于潜艇艇身技术的限制,无法达到航母的排水量,打击能力还是相当有限,能够发射12枚导弹的核潜艇,就已经能称为大杀器了。而航母就不同了,美军的航母能够搭载70多架舰载战斗机,按我的分析,战力是潜艇的35倍以上。 再说说战略轰炸机。目前运用战略轰炸机最出色的国家只有美俄,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都不行。轰炸机的优势是比战斗机搭载的弹药量大,也能够实施空中发起的核打击。但是,轰炸机的局限是要依靠前沿基地,就像是美军当年攻占硫磺岛,就是为了给B-29开辟直接轰炸日本本土的前进机场。 尽管目前美军号称研发的B-21要实现全球打击的目标,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主管单位也是叫“全球打击司令部”,但是如果没有前进基地,B-21在美国本土起飞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航程的担忧,始终会困扰飞行员的。 而航母却是海上移动的空军基地,在大型海战过程中,双方都没有前进基地的情况下,就要依靠航母来直接对话,比如二战时间的太平洋海战,美国海军就是依靠航母的优势,击败了山本56,最终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 现代战争条件下,航母除了大海战,还有前部部署的作用,一艘航母开到某国沿海,比一艘潜艇开到这里,作战灵活性要高好多倍。舰载战斗机可以打击,舰载预警机可以侦察,舰载直升机可以反潜。如果算是航母打击(战斗)群的其他辅助舰艇,作战能力就更强,也是要强过纯粹的潜艇编队的。 因此,在拥有了潜艇和轰炸机的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仍然要研发建造运用航母。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98)
木马网站(腾讯管家查不出来)
上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英语填字游戏(有文字互动游戏嘛)
下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